当藏蓝青春绽放乡村,一场用心用情的“三下乡”活动搭建起校地间的双向奔赴。7月23日以来,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警察管理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走进重庆市江津区,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暖心服务河南配资网,深入田间地头、驻村一线、乡村学校,以交流答疑、直播带货、校地联动等“藏蓝+”力量,为乡村振兴引“智”留“治”。
\n对话青春:法治护航成长路
\n7月24日,在塘河镇硐寨村开展的交流座谈会上,实践团与塘河镇硐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围绕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法治需求、乡村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随后,实践团与当地应届毕业生开展了“心灵对话”专题交流活动。
\n“大学是试错成本最低的舞台。”警院学子牟洨桐以自身学习经历鼓励同学们在大学里努力奋斗、勇敢追梦,学子张钧淦则用自身从农村考入警校的奋斗经历,诠释“读书是改变命运的钥匙”。交流会上,实践团老师还就专业选择、职业规划等问题为乡村学子答疑解惑,帮助他们明确发展方向。
\n“警院师生带来的不仅是学业指导,更让我对大学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点燃了我们乡村孩子的希望之火。”硐寨村大一新生何春雨说。
\n“心灵对话”专题交流活动。
云端带货:农副产品受热捧
\n塘河镇硐寨村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农产品丰富却有着“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烦恼。为帮助村民卖掉农副产品,实践团联合江津区融媒体中心、团区委及驻村工作队,开展了一场独具特色的“公益助农・直播带货”活动。
\n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警察管理系的学子们化身“带货主播”,在“最江津”APP、江津融媒视频号、“村干部古国兵”抖音号等平台,热情推介当地的蜂蜜、葛根粉、荔枝、挂面、干笋等优质农特产品。
\n“从观众到主播的身份转变,让我深刻体会到新媒体助农的力量。”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警察管理系学生罗凯元表示,为了这次直播,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调研产品特色,反复演练直播话语,希望能让这些承载着农民心血的优质农产品走出硐寨村,为乡村振兴贡献警院学子的一份力量。
\n直播过程中,江津融媒主播和实践团成员生动讲述每件农产品背后的故事,从种植环境到制作工艺河南配资网,从营养价值到食用方法,全方位展现农产品生态、乡村特色,直播间里互动热烈、订单不断。
\n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警察管理系的学子们化身“带货主播”。
校地联动:实训基地搭平台
\n“三下乡”如何避免“人走茶凉”的尴尬?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的团队师生结合专业特色,经过多方商议,最终决定实施校地共建,把法治的“火种”留下来。
\n7月25日,江津区司法局与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在江津区丹凤学校举行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训基地校地合作启动仪式。
\n活动伊始,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实践团成员围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作专题讲座。实践团成员通过分享典型案例和剖析法律知识,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涵盖了未成年人常见法律认知误区、未成年犯罪者社会融入等多个方面,旨在引导青少年树立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
\n为丹凤学校挂牌“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警察管理系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在热烈的气氛中,校地合作挂牌仪式正式举行。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实践团队负责人为丹凤学校挂牌“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警察管理系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为双方深化法治教育合作搭建了实践平台。
\n挂牌仪式后,双方就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开展座谈交流。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实践团队的师生代表先后发言,分享了实践调研中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通过校地合作助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积极意愿。丹凤学校、油溪镇、区教委、团区委、区司法局等单位依次分享交流了江津区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与实践成果。
\n当天,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实践团队一行还在几江街道西关社区参加了“黄丝带帮教”志愿服务活动。江津阳光社工中心工作人员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课堂,实践团成员积极回答法律相关问题,共同为社区居民普法。
\n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警察管理系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未来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将通过师资支持、实践活动设计等方式,与江津区共同探索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模式,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培育法治青年贡献“藏蓝+”力量。
\n通讯员 罗凯元河南配资网
振兴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