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与悲壮:第三十八军团在朝鲜战场上的荣光与伤痛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辉煌战史中,第三十八军团无疑是最为耀眼的部队之一。这支被誉为“万岁军”的英雄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屡建奇功,为战争的最终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然而,在这段光辉历史的背后,也隐藏着鲜为人知的辛酸与牺牲。尤其是在朝鲜战场上的最后一战,第三十八军团不仅付出了六千七百余名战士的生命,还遭遇了惨痛的失败。那么,这支战无不胜的“万岁军”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挫折?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惨败? “万岁军”的诞生 1950年,第三十八军作为第十三兵团的主力部队,首批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然而,他们的首战并不顺利,甚至险些因行动迟缓而贻误战机,给志愿军的整体部署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正如古语所言,“失败乃成功之母”,第三十八军并未因此消沉,反而在随后的战斗中愈战愈勇。 在第二次战役中,第三十八军在军长梁兴初的指挥下,承担了关键的穿插任务。其麾下的第113师更是以惊人的胆识和速度,伪装成溃败的南朝鲜军队,在短短14小时内急行军70余公里,抢在全机械化的美军之前,成功占领三所里和龙源里,切断了美军的退路。这一壮举不仅展现了志愿军的高超战术素养,也为后续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梁兴初与“万岁军”的辉煌 第113师在成功穿插后,面对美军第八集团军的疯狂反扑,死守阵地,寸步不让。尽管美军凭借强大的火力多次试图突围,但志愿军将士们以血肉之躯筑成防线,使得美军始终无法实现南北会合。最终,美军被迫放弃原定撤退路线利鸿网,转而向新义州方向撤退,为志愿军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时间。
展开剩余55%发布于:天津市振兴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